拉姆安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埃及的生命线,也是多国博弈的战场苏伊
TUhjnbcbe - 2022/12/30 9:25:00
北京医院皮炎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11/9052771.html

年3月23日,“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六天后顺利脱困,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的运河“卡脖子”事件暂时解除,“长赐号”的东家可能会面对十亿美元的追偿,这次运河堵塞或许能够成为世界最大的货运赔偿案。

但好景不长,4月6日,意大利的一艘油轮因技术故障停靠苏伊士运河。“长赐号”刚走没多久,运河再度被堵,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这条运河吸引了过去,在这条运河上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一、世界的生命线

铺开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苏伊士运河地处尼罗河三角洲与西奈半岛之间的狭长地带,属于埃及*府管控。这条连接欧、亚、非三洲的国际航道,就近可以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远则可以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相比于之前要绕道好望角才能到达东方,苏伊士运河可以将这段由西向东的旅程缩短~公里,而对于黑海沿岸来说,可以缩短公里。

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可以追溯到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为了贸易方便而下令开凿一条连接红海与尼罗河的航道,随后运河时用时废,直到近代19世纪,英法两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东方,苏伊士运河才以如今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年,英国得到埃及的“许可”,在苏伊士运河修建铁路,而法国人也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能让东方离自己更近的航道,也开始与埃及“商议”修建和租借苏伊士运河的有关事宜。

年,现代苏伊士运河开始动工,十年后,即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而此时的埃及早已因这条运河负载累累,英法趁此机会将这条运河收为共管。

对于英国而言,在列强争霸的大背景下,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和保障控制权对英国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苏伊士运河能够让英国与他的远东势力范围连接起来,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重要航道和生命线,这就意味着英国人不可能让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真正共享苏伊士运河。

——年,这段时期苏伊士运河基本由英国独占,为了排斥其他列强,英国通过扶持埃及傀儡*权来保证其对运河的占领和使用。但其控制效果却在逐年下降。

19世纪末,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国等老牌殖民国家为了分上一杯羹,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这项公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欧洲各国在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在埃及兴起,英国虽然迫于时势承认埃及独立,但仍然保留了运河区的驻兵权。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英国又借口保障埃及安全强迫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获得了埃及的制空权、运河驻兵权、外交权和财*权,英国*队仍然可以在尼罗河消遣度假。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年,埃及主动废除与英国的同盟条约,并于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此时的英国已无力对外,经过谈判两国签署协定,除了运河区外,英国*队自埃及撤*,此举也被埃及人视为英国在埃及殖民统治的终结。

二、乘虚而入的巨人

英国人的离开让此时的埃及形成了权力真空,老牌殖民国家虽然早已迟暮,亚非拉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如雨后春笋,正因如此亚非拉这片辽阔的土地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再加上在欧洲美苏对峙局面已经形成,于是,这两个巨人就将目光锁定在了这片重获生机的土地。

为了和苏联在这片新天地一较高下,艾森豪威尔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确定为遏制苏联渗透和促成“阿以和解”。

美国通过推动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建立,将靠近苏联的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等国推向与苏联对抗的前线,美英两国则向他们提供支持,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这两个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的关系问题却成为该组织的绊脚石。

自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尤其是领土矛盾一直不断,而埃及通过摆脱英国控制大大提高了在阿拉伯国家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埃及和以色列一直谈不拢。

埃及在年就通过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进行经济封锁。这就使得以色列的重要港湾——亚喀巴湾的埃拉特港形同虚设,因为以色列30%以上的矿产品和90%以上的石油,都要从该湾进口。(红点为埃拉特港)

年,美英联合提出阿尔法计划,要求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埃及遣返以色列难民,以色列做出领土让步,而西方国家则会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并劝说埃及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封锁。

这让两国都十分不满,埃及担心这项妥协举动会动摇其国际地位,而以色列则不愿放弃一寸土地,再加上巴格达条约引起了以色列的不安,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率先发兵突袭埃及在加沙地区的*营,此举将埃及彻底推向苏联的怀抱。

埃及则成为苏联中东*策的突破口。年,苏联外交部长出访埃及,同年秋季苏联开始向埃及提供武器援助。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中提出苏联将会对包括埃及在内第三世界国家展开经济和*事援助,与美国在第三世界分庭抗礼。此时的中东正处在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之际,苏联此举,就是要趁此机会打破美国的战略包围。

三、小国也有大脾气

而此时的埃及国内*府正在孕育一个庞大的计划,那就是修建阿斯旺大坝。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不仅可以调控尼罗河的泛滥期,还可以为整个埃及甚至非洲提供廉价电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这也是埃及民族、社会、经济觉醒的象征。

但是在今天看来尚且浩大的工程,在当时刚刚取得民族独立不久的埃及而言,显然无力承担,来自国外的援助必不可少。

而苏联早已向埃及表示了融资意向,向埃及提供了4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并且决定以英镑大量采购埃及棉花,以增加埃及的外汇储备,为修建大坝提供物质支持。

美国不甘示弱,苏联已经在武器交易上占了先手,若是此时再落后,无异于会让西方在中东颜面尽失。于是西方决定也注资大坝建设,以抵消苏联在中东的影响。两方的势力角逐让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这无疑是对埃及有利的。

但在年5月,埃及宣布承认新中国,此举引发西方社会的普遍不满。杜勒斯很快发表谈话,表示美国对埃及此举表示遗憾,并将撤出对大坝工程的贷款,一天后,英国也宣布撤回对大坝工程的援助。

面对西方的撤资,埃及*府决定进行反击,并将反击重点放在对西方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苏伊士运河上。

年7月26日,埃及*府首脑纳赛尔在亚历山大宣布,苏伊士运河是“掩盖侮辱、勒索和压迫的种种装饰物之一”,而埃及则会将运河权力收回,以此抹去昔日之耻,并当场宣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法令》,而运河所带来的每年万美元的收益,将会用来建设阿斯旺大坝。

四、运河之战

苏伊士运河的突然国有化震惊了整个西方,曾经是运河老东家的英国反应最为激烈,并厚颜无耻的在《泰晤士报》上称此行为是“国际性抢劫”,是二战后对西方的“最沉重打击”,英国首相艾登主张采取*事行动夺回运河。

而占有运河公司一半以上股份的法国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听任运河国有化,那么欧洲将只能依靠阿拉伯世界的怜悯来获得石油,并且此举无疑是给非洲打了一针兴奋剂,将会严重威胁法国在北非的统治利益。

虽然美苏两国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可能是英法两国在此次事件中受到的冲击太大,以往的殖民地现在要反噬宗主国,虽然已经没落,但老牌殖民国家的架子还在,绝不能忍。

英法两国没听美国人的话,决定暗中勾结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

10月29日,以色列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正式打响。

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国“大义凛然”地要求双方停火,并要双方从运河东西两岸各自后撤10英里,实际上这一规定只用在了埃及身上。对此,埃及断然拒绝,直接查封了两国在埃及的所有银行,接管了两国在埃及的石油企业,并凿船封锁了苏伊士运河。

美国对此十分恼火,因为此时的苏联正在焦灼于“匈牙利十月事件”的问题,根本无暇南顾,此时只要美国和西方按住性子,以外交手段解决中东问题,既可以提高自己在中东的势力影响,又可以让苏联在东欧的势力彻底瓦解。

可苏伊士运河战争给了苏联一个很好的转移矛盾的机会,苏联甚至向美国提出一起出兵埃及,携手进行*事干预。

美国自然不愿随之起舞,但它向英、法、以三国发出通牒,警告他们如果一意孤行,不用自己出手,苏联的火箭弹就会覆盖整个欧洲。

迫于美苏压力和埃及人民自己的奋力抵抗,12月3日,英法两国宣布停战撤*。

在苏伊士运河上,多国势力都在进行着角逐,而埃及则依靠这条运河,成功地提升了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虽然在战争中损失不小,但却赢得了*治上的胜利,并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广泛支持,也刺激了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同时让中东各国都看到了可以拿起手中资源与大国博弈的先例。

1
查看完整版本: 埃及的生命线,也是多国博弈的战场苏伊